在武术修炼的核心奥秘中,”骨法”可谓是最为神秘莫测的部分。武术锻炼有三重境界:”易筋”、”易骨”、”易髓”,其中,骨的修炼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。
从现代医学解剖学视角审视,筋脉如同围绕骨骼的韧带,如同榕树枝条紧紧维系树干,确保身躯结构坚固稳定,而髓则深藏骨骼之内,担负造血重任,在中医理论中,其地位高于精血。
骨的锤炼技法繁多,大致可分为两类:外家法与内家法。外家法主要通过与坚硬物体碰撞,促使骨骼产生微小裂纹,裂缝愈合后,骨密度得以提升。实行此法时,需要注意三点:首先,肌肉需松弛,筋脉柔软,以便冲击力直达骨骼;其次,需有规律地练习,以防骨骼裂纹未愈又添新伤,导致元气损耗,甚至诱发骨质增生或关节痛风;再者,取决于个体恢复能力,年轻人代谢旺盛,骨折愈合较快,随着年龄增长,代谢减缓,则不宜继续此类修炼,这就是为何早年习武者更易成就“童子功”。
相较之下,内家炼骨之法则以“抖”为核心,细分包含“抖手”、“抖尾”与“抖脚”三部分。抖手中,要求肩沉肘坠,肘贴肋骨,小臂上抬,掌心朝向胸部,从肩至肘至腕至指逐节放松,而后上下挥动,技艺精湛者,骨节之间相互碰撞能发出清晰响声。抖尾练习时,站立并拢双脚,仿佛一只长尾猴,快速摆动“尾巴”,此乃“仙骨弹抖”或曰“抖胯”。抖脚动作需站立马步,双足分开与肩同宽,两手自然垂放,随后上下振动脚跟,至高境界时,全身骨骼得以舒展松弛,气息随之畅通无阻。
传统武术中有抖大杆子的训练,现代搏击亦有抖绳的锻炼项目,其共同目标是唤醒并激活骨骼的潜能。然而,现今不少习武者在抖杆子练习时误入歧途,片面追求杆子重量和长度,甚至使用无弹性的木棍,这违背了抖杆子的初衷。真正的抖杆子训练需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杆子,借其反弹之力引导身体骨骼产生共振效应,同时,抖动过程中不可牵动胯部和肩部,保持骨骼平衡,避免因过度抖动导致身体扭曲,不仅无助于强身健体,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修炼内家拳,应遵循渐进原则,当空手“抖”的基本功尚未扎实时,不宜急于抖杆子,更不应盲目加重负荷。否则,欲速则不达,反而可能造成气血耗损等内伤,背离了内家拳修养身心的初衷。